零零书屋

第66章 齐鲁长勺之战(3)67

曹刿微微一笑道:“主公,两军对战,全凭将士们的勇气,勇气源于士气。</p>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这就是取胜的秘决啊。”</p>

鲁庄公明白了,他对众将士道:“先生讲得好啊。</p>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这正是士气高下之别。</p>

敌军在第一通鼓时士气大振,冲锋前来,我军避其锋芒。</p>

第二通鼓时士气犹存但已是锋芒受挫,我军再避示弱。</p>

到了第三通鼓时,敌军不但士气全消更有轻敌之意。</p>

而我军呢,我军一直鼓着士气,第一通鼓响,士气大振,所以取得了胜利。</p>

先生真乃神人也。但是,寡人尚有一问,明明齐军败退,为何不立即追击呢?”</p>

曹刿正色道:“齐国乃大国,国力强于我们鲁国。昔日乾时之战,齐军多次埋伏,才致主公陷入包围最终落败。</p>

臣正是担忧齐军恐有埋伏,故谨慎用兵。</p>

故臣登高而望其战旗,下车以观其车辙。</p>

臣见齐军车辙之痕混乱,主帅战旗倒下,兵士逃跑惶惶,认定是真正的溃败,不可能有伏兵,这才可以放心追杀。”</p>

鲁庄公听后,对曹刿是心服口服外加佩服。</p>

长勺之战,作为鲁国春秋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场经典战役,难道就这样讲完了,有点舍不得。</p>

长勺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p>

如果单从战役的效果来讲,完全不亚于与后来的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p>

这还是一场创造了中华成语典故一鼓作气的战役,一场被国家教育部门列为中学必修课的战役。</p>

齐鲁长勺之战,从战役规模上讲并不大,仅仅是是鲁国抵抗齐国侵略的一次战役,但我们却看到了战略防御的方针。</p>

路线方针是指导性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东西正确了,后面的执行起来就顺利了。</p>

伟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过:</p>

“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就了中国战史上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p>

伟人还精辟地分析了这个指导方针的具体执行阶段:</p>

第一阶段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即取信于民。</p>

第二阶段是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即敌疲我盈之时。</p>

第三阶段是追击开始的时机,即辙乱旗靡之时。</p>

这就是伟人,难怪能够成就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成为运筹帏幄决胜**里之外的战略战术家!</p>

他总是能够把古人军事实践经验,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系统、正确的军事理论,并以此去指导具体战役的指挥,无往而不胜也。</p>

在这次战役里,曹刿先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p>

在敌人张牙舞爪耀武扬威时,他知道敌强我弱,首先要消弱敌人士气,而激昂自己士兵的士气,从而化劣势为优势。</p>

在敌人挨了闷头一棍开始溃败时,曹刿知道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不能轻敌。</p>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随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小敌大,以弱敌强。</p>

兵不厌诈,不可不提高警惕。直到他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p>

有人也许要搞脑子,说这样很可能丢失最佳的追击时机。</p>

当当事后诸葛亮谁都会,要搞清楚,那是在你死我活见血见肉的战场,有时付出些时机代价是必要的,这也是鲁军取得完胜的一点机会成本而已。</p>

但是,万一真正中伏呢?</p>

那鲁国极有可能再次遭受打击,从而象遂国、纪国等诸侯一样,被齐国所灭也说不定哩。</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鲁国春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样了 穿越海岛求生,误惹红发疯批大佬 天道弃我,那便噬天 斗罗:抢夺机缘后,我成就双神位 三国:起死回生,诸侯的噩梦 直播算命:遇到亲生父母 冤种夫妻七零重生军嫂军哥把歌唱 穿越大宋盛世做皇帝 我在现世修行 开局被退婚,七位师姐乐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