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非转悠了一圈,这个衙门是真的闲,主要是观察天文、推算历法,所以平时里的事很少,大家都在努力的划水摸鱼。
他觉得无聊,便准备回家了,反正之前袁客师说过,他现在是自由身,今日来时,也只是准备简单的报个道。
然而就当他欲走时,便看到了门外王公公朝这边走来。
“皇上召五官平章正议事。”
议事?明非纳闷,能有什么事可议的?高侃将军的事?
王公公这一声传唤,让钦天监同僚都议论纷纷。
“一个五官平章正为何会让皇上亲自召见?”
“声音小一点,他恐怕来头不小……”
“你没见先前监正大人对他如何?”
……
“王公公,不知此次陛下召微臣是有何事?”明非问道。
王公公摇了摇头,笑道:“杂家可不知晓,大人随我前去便是。”
无奈,他不情愿的随王公公来到两仪殿,此时皇上李治早已在这里。
“微臣拜见陛下。”他施了一礼。
李治在龙椅之上,放下了手中的奏折,面容喜悦:“爱卿不必客气,朕给的这五官平章正的官职如何?”
明非再次施了一礼,答道:“多谢陛下恩典,陛下对臣已是万般厚爱了。”
其实仔细想想,官位自由,又给了个大宅子,作为皇帝对臣子的青睐,最多也只能做到如此了。
李治大笑了两声,夸赞道:“前日北疆传来消息,高侃大胜车鼻可汗,朕甚是喜悦,卿家可真是料事如神。”
“多谢陛下夸赞,北疆平定实乃一件大喜事。”
“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虽说朕笃信卜术,但无论是之前的袁天罡还是如今的袁客师,都只能大概的预知吉凶,像你如此未卜先知之人朕还是头一次见。”李治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问的犀利,明非犹豫了片刻,恭敬的答道:“回陛下,所谓术业有专攻,袁天师在天文历法之上的造化无人能及,微臣对此一窍不通,只会这些卜算的小伎俩而已。”
见他如此谦虚,李治颇为满意,接着问道:“既然如此,你可知今后我大唐可有祸事?”
这是明非最怕看到的局面,他虽是穿越之子,但对详细的历史肯定是了解不深的,只能记得一些大事。若是以后李治天天叫他预知,可就麻烦了。
他摇了摇头,一板一眼的胡扯道:“陛下,未来之事,臣也不能尽知,且天机不可泄漏,若是陛下提前知晓,可能会再生其它祸事啊。”
“朕知晓,卜术乃佐道,朕真正需要做的还是勤政,朕也不需要你泄露天机,你只需把能说的说了便可。”
明非一愣,李治这么聪明?还知道卜术不可治国的道理,心中对他刮目相看。
“陛下,那微臣就直说了,如今已入夏,京城乃至周围会面临一场大旱。”
“什么?大旱?”李治砰的一下站了起来,“当真?”
明非点了点头。
夏天是庄稼最重要的汲取水份的时候,这个时候大旱,意味着京城地区的农户将会面临粮食欠收的局面,再严重些,是会死很多人的。
古代帝王最头疼的天灾,无异于大旱和水涝。每次发生这些灾难时都会饿殍遍地。
“你可有良策?”李治急切问道。
“不知陛下打算怎么做呢?”
“先皇在时,为了给朕稳定天下局势,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矣,如今诸多外患未除,京城若是大旱,光靠国库赈灾,恐怕难以支撑。”
古代赈灾最常用的就是拨款济粮这种最无效的手段,只是装满了官员的口袋,灾民照样会饿死。但没办法,他们也别无其它手段。
“陛下,其实很简单。京城有泾、渭、沣、滈、涝、潏、浐、灞八水,只需到各水的各个流段修一堤坝,旱时放水,涝时蓄水,可大大减小灾情。”
李治点了点头:“修建堤坝这种做法虽从夏朝开始就有,但是各朝各代少有听闻,此是劳民伤财之举,朕岂敢随意决断。”
“此事浩大,若完成非一朝一夕之工,不可急于求成,其带来的好处远远比陛下想的要大得多,一旦修成,自此以后无需再怕旱灾与涝灾了,陛下也会被后世所称赞。”
“卿家此言有理。”
明非接着说道:“除去此法,陛下可下令命每几户人家都需合力修一陂塘,平日里蓄水,大旱来临时可引流庄稼。”
陂塘也就是水塘,若是家家户户都有水塘,那么旱灾来时只需要把水引到田地灌溉就可以了。
“这陂塘果真有此奇效?”李治有些将信将疑。
“陛下召水部衙门的人过来一问便知。”明非不紧不慢的答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第一福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