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书屋

第39章 收复大国工匠

评查完毕,朱植心情大好,让人当场发放现银作为奖励,所有铁匠十两,蒯氏兄弟多加二十两。 发完奖金,朱植宣布了三条奖励规则: “第一条,凡造出一根铳管或刻好膛线合格者赏银一两,优秀者赏银二两。” “第二条,凡引荐和自己工艺相同者一人赏银十两,比自己优异者,赏银二十两。” “第三条,凡铁匠学得木匠技艺或木匠学得铁匠技艺合格者,赏银二十两,优秀者赏银三十两。” 这三条一宣布,工匠们中间瞬间如同炸了锅。 欣喜若狂者有之,多是年青人,仿佛找到攀登职业生涯顶峰的阳光大道。 紧锁眉头者有之,多是老年人,感觉这个少年王爷真不是好东西,要抢他们子孙的饭碗。 俗话说,千穿万穿,手艺不穿。只要手艺掌握自己手里,子子孙孙就有了吃饭的饭碗,只要自己留一手,就不怕徒弟造反。 这就是中国手工业靠家族内部继承和师徒传承的局限性。一有战乱或遇到重大变故,一些绝世技艺往往就会人亡技息。华佗的麻沸散配方是如此,秦朝发明的青铜弩机是如此,汉朝就发明的火药和游标卡尺也是如此。 所以,朱植想到了这三条。 第一条的目的是通过鼓励尽量使出真本事,不要藏私。 第二条的目的是鼓励推荐人才,不要掩盖、隐瞒甚至打压人才。 第三条的目的鼓励培养复合性跨界人才。 总之,他想通过物质奖励和新的制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打破家庭传承、师徒之防和行业之见,尽量放下“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负面心态。 年老工匠们虽然不悦,但是又不敢当面反抗,一个个垂头丧气。 对于这些,朱植当然一目了然。 他向蒯氏兄弟一招手,说道:“蒯富、蒯贵两位大师,到这里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俩的经验。” 蒯富和蒯贵兄弟俩因为平时烟熏火燎,皮粗肉糙,看起来像近三十的汉子,其实也就二十来岁。因为经常抡大锤,力气是有的,又深得祖辈熏陶,铸造刻画各项技艺也是没得说的。 就是胆气还是小了些,没怎么见过大场面,一听王爷招手,他两腿不由打晃晃。 朱植见状,干脆走到二人面前,一手一个拉到众人面前,然后轻拍蒯富后背以示鼓励。 蒯富只好两眼一闭,把自己的体会磕磕巴巴讲了一遍。 对面的都是大明最好的工匠,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只要能划重点,他们就会抓重点。 蒯富讲完,朱植带头鼓掌,又把蒯贵也推了上去。 蒯氏兄弟讲完体会后,朱植又让人拿来两个一丈长的大木勺和一桶热茶,走到两位老年工匠面前:“两位师傅,辛苦,请自己动手喝茶”。 两位师傅看着这大勺子面面相觑,不知何意。这一丈高的大勺子,怎么能舀到嘴里!但是又不得不舀,绕来绕去,还是送不到自己嘴里。两张黑黢黢老脸竟然要泛起红来。 朱植笑了笑,说道:“大家都累了几天了。所以今天本王给大家做个游戏乐一乐。这茶水里我专门为大家加了人参。谁能先喝到嘴里,赏银十两。” 朱植刚说完,蒯氏兄弟走上前,一人拿起一勺茶水相互递到对方口中喝了起来。 其他人也豁然开朗,纷纷两两上前用勺子互相喂茶。 开始不知道如何喝茶的一位师傅虽然年老,但并不愚钝,马上向朱植跪下:“殿下英明!草民佩服。此易勺喝茶与我和我那婆娘换手抓痒一个道理。” 朱植扶起老师傅,继续忽悠: “古人说‘道不远人’,就是这个道理。‘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大明天下初定,百业待兴,营造城墙宫室、修缮攻城器械、制造火器军备,还需要更多更熟练的工匠。” “大家不要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你们互相为师,不仅原有技艺会更快提高,而且跨业学艺,多条手艺多条路。” 是啊,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经过辽王的开导,众人不断点头称是。 朱植接着放大招:“大家只有群策群力,博取百家之长,不断提高,才可能成为我大明的大国工匠,乃至各个行业的状元之才。届时,我会凑请陛下为诸位请功,谋取官身,入朝为官。子孙优秀者可以不受匠籍限制,参加科考。” “谢殿下!”一干工匠听到朱植的忽悠,不由心潮澎湃,集体跪伏谢恩。 几位年老的师傅更是泪流满面,匠人的苦楚、匠人的卑贱,只有世代为匠的人才知道。 自己倒不奢求入朝当官,如果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因此参加科考,摆脱匠籍,那绝对是足以光宗耀祖的事。 前来当差的王府属官,也对这个少年王爷与那年龄并不相称的老练佩服万分,回去向老朱报告时不免又多了几分溢美之词。 就连在旁边打了几天瞌睡的朱大能,也不由为朱植点了个砖头大的赞,说道:“真不亏政工干部出身!会忽悠!会画饼!” 朱植斜了他一眼,也不理他,决定悄悄给这个无时不忘卖萌的家伙压压担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