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当这些玉料呈现到众人面前的时候。</p>
之前的种种猜忌都成了泡沫。</p>
那簪子不论从何处搜出来,都不能绝对得安在禧嫔身上了。</p>
皇后脸色快要维持不住端庄。</p>
为了拖禧嫔下水,那簪子她刻意找人模仿的宫匠手艺。</p>
现在就算想改口,也改不到哪里去。</p>
苏培盛将那些玉坠都摆放整齐,每个玉坠都是相同的。</p>
因天然玉料花纹花色不一,按道理来说每个玉坠不该这般,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p>
但正是因为选料的时候,特意避开了特别花色,挑出来色泽匀称种水质地接近,再用相同工艺打磨雕刻,呈现出来的效果的确近乎一致,肉眼难以辨别。</p>
这也是为什么那块切割整齐的玉料是从中间取材的原因。</p>
虽然浪费。</p>
但若是追求完美和统一,不失为好选择。</p>
苏培盛和造办处来的一众宫人仔细端详。</p>
最后摇头道,“回皇上,这些玉坠并非出自宫中手艺,且皇上赏给钟粹宫的玉料皆由奴才亲自送去,未曾动用的玉料并未有任何变化。”</p>
苏培盛的话很明显。</p>
赏的那几板还是那几板,没有被调换。</p>
这用过的,是人禧嫔自个儿的。</p>
且这些洞和玉坠都摆在这呢。</p>
即便少了几个玉坠,但那些洞也抠不出个簪子来。</p>
祺贵人咬唇,瞪了眼背主的安陵容,依旧想挣扎一下,“可东西是从钟粹宫搜出来的,说不得是禧嫔另外花银子买的或者找外头另做的呢!”</p>
她越说越觉得有道理。</p>
“禧嫔可是有个当水师提督的外祖,这翡翠虽然名贵,但对禧嫔来说算不得什么吧。”</p>
也就重新找块料子的事。</p>
“住口!”皇后忍无可忍,冷声打断。</p>
事情既然已经继续不下去了,现在才是多说多错。</p>
“休得胡言,那簪子底下有宫中刻印,怎么会是禧嫔使银子就能买到的,更别谈进金玉作的用料经过层层把关,禧嫔如何能做到。”</p>
即便那簪子真是禧嫔的。</p>
连她贵为皇后,自从皇上把造办处移出内务府管辖范围内后,也没能撬动造办处的人为她办事,她不信禧嫔能有这样的能耐。</p>
她这番话相当于变相为禧嫔洗脱嫌疑。</p>
但很可惜,现在的局面已经由不得皇后想收场就收场。</p>
戏台子都摆好了。</p>
你方唱罢我登场。</p>
甄嬛起身跪下行礼,“嫔妾斗胆,恳请皇上能否允嫔妾近观那枚玉簪。”</p>
皇后眼皮控制不住得跳。</p>
她下意识拒绝。</p>
“甄氏你一介闺阁女子,即便看了又能如何。”</p>
能看出个什么名堂。</p>
话虽这么说。</p>
但她是真怕甄嬛能看出什么。</p>
皇后紧张得看向皇帝,皇帝则摆手让苏培盛递过去。</p>
甄嬛目不斜视,恭敬得接过玉簪便仔细摩挲起来,没多久她眼神一亮,“皇上您瞧,这簪子底部的刻印。”</p>
“嫔妾依稀记得造办处是年初移出内务府,之后的刻印下就少了个‘内府’二字,因这两字本就很小又是在章印中间,若非仔细端详未必能察觉出异样。”</p>
这玉簪底部也的确少了内府二字。</p>
“而簪子通身工艺却依旧是造办处仍归内务府管辖时,未曾改善模型技艺时的模样,您瞧这玉簪尾部依旧如从前似的微微翘起。”甄嬛取下自己头上的白玉簪,“这是眉姐姐送嫔妾的生辰礼,是造办处四月初送来的,簪子尾端已经平缓圆滑。”</p>
两者放在一起对比。</p>
原本不算明显的区别被放大。</p>
她又说了几处与原先的不同,比如在打磨处理上更加细致,抛光后不会磨平原先雕刻好的纹路,又如刻印章从原先的芙蓉花做底换成了木槿等等。 听甄嬛如数家珍这般说着。</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快穿:从甄嬛传开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