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唯一一幅人像用了幼儿般粗鄙的线条勾勒了左边的一条眉毛、一只眼睛和半个鼻子。右边的半张脸,则成了裹在一起的凌乱线条。再往下,好像绘画的人越来越没有耐心,连线条都没有了,只有一团黑乎乎的色块儿,而脖子再往下的部位,连色块都逐渐融化流失,看起来怪诞又恐怖。</p>
他们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证据,为确保这证据百分百真实,周明赫还放出他拍摄张逐的作画片段,以证明这些的确出自他手。</p>
这些实证的确给了粉丝支持和维护他们的底气,一时间舆论反转。人们的关注点也从张逐这个人本身,转移到他的作品上。</p>
一开始大家都很惊喜,以为只是看看帅哥摆pose,没想到人还有真才实学。当然,根据作品内容,大家首要关心作者的精神状态, 说看他的画作有种做噩梦的感觉。也有人说没觉到恐怖,反而看出了无限的悲凉和寂寞。</p>
随着“证据”的传播,评论区也越来越专业。开始有人分析画作的肌理感如何,颜色搭配是否高级,创意表达是否到位等。</p>
有人将张逐的画归类到象征主义,是一种想象和梦境的结合,具有高度的抽象感和多重解读。举出莱斯利·奥尔德克,觉得他前两幅画多少有些受到她的影响,执意于表达密集的都市人群里永恒的孤独感。</p>
又有人说他的风景和人物画的线条感一定是受到威廉·萨奈尔的启发,是一种纯直觉性的表达,在进行一种解构和重构。</p>
还有人说他明显参考了里希特的“森林”系列,有人说他借用草间弥生的“繁殖”概念,有人说他的人物绘画颇有弗里达超现实主义的色彩……</p>
虽然有不少人拿张逐和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做对比,但也确如周明赫一开始所料,还更多人开始拿着放大镜找他的问题。</p>
“这线条、色彩、透视和比例,说声稀烂不为过吧,完全看不出作者受过任何绘画方面的训练。”</p>
“构图和布局也一塌糊涂。”</p>
“艺术品从业者,一眼看过去脑子里闪过好多名字。把大师们的作品杂糅起来也成不了艺术品,艺术品应该是独创的表达。”</p>
“原来这就叫艺术品,看我擦玻璃的擦痕,我也是艺术家。”</p>
“擦边就好好擦,别打着画家的名号骗钱。”……</p>
放出了证据,骂声也并未真的平息,反而是火里浇油,给想骂的人贡献了新的骂点。</p>
但与上次不同,这回他们并没有理亏的地方。周明赫虽不懂,却也知道艺术品这东西也是各花入各眼,好与不好都是主观。骂声失去了事实依据,也就没有任何伤害性。</p>
倒不如说,这些负面的声音反而增加了话题性。</p>
张逐和他的作品迅速出圈,开始进入更多人视野。一个从未经过任何绘画训练的人拿出这样的作品,关于到底他是天才画家,还是乱画一通的草包,不过是被舆论捧上的这个位置,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讨论。后台各项数据每日剧增,商务合作挤爆了邮箱,张逐的采访邀约不断,周明赫的电话从早响到晚。</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逐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