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书屋

第256章 再提吏为官之事?

“朕考虑的是,在百姓挣扎求生存的时候,知府大人却在琴棋书画中悠然自得;考虑的是,当仆役作乱影响民生,知府却沉迷于酒色;考虑的是,民众起义时,知府不仅不想着平乱,反而忙着掩盖真相,上下欺瞒。” “更在考虑,朝中有些人,面对问题,不找解决办法,却一心想着削弱朕的锦衣亲军。” 孙阁老没想到,朱由校竟然毫不留情,直接指出他在借机发难,想要打压锦衣亲军。 “微臣怎敢。”孙承宗趴在地上,头低到了极点。 “怎敢?稍有不顺心就想辞职不干?”朱由校质问, “孙阁老,孙先生,朕尊你为先生,想听听看,朕的锦衣亲军到底有什么过错,违反了大明的哪条法律,以至于你们不管事实如何,只要涉及锦衣卫,就一律指责?” 孙阁老趴在地上,沉默不语,不用多说,谁让锦衣卫只听皇命,监视群臣,变成了大家的眼中钉呢? “如果锦衣亲军真有不当行为,你尽管说,不需要通过三法司,朕自会严惩。锦衣卫有自家的规矩,哪怕是指挥使许显纯出了事,朕也不会宽恕。” 孙阁老默不作声,他们视锦衣卫为劲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样的话不能直接对皇上说。 至于证据,锦衣卫虽然掌握了不少秘密,但这些都是不能公开的潜规则,一旦文官这边先打破了这种默契,那些不能见光的秘密公诸于众。 整个朝廷,没人能干净得了,包括他自己。 虽然他并不贪心,做到这个位置,早就不需要伸手去拿,但那些隐藏在规则阴影下的灰色收入,也同样滋润了他。 可悲可叹,这背后的潜规则,是几百年的积累,文官们私下构建的隐秘规则。 比如冰敬、碳敬,以及地方官进京时的孝敬,一切尽在不言中,却又无处不在。 如果真要动真格,大明的法律里可没写这种做法合法,太祖皇帝的大诰里也没提过这类收入是正当的。 再说了,现在的明朝不比当年,文臣的权力大得能遮住天,只要心里不高兴,就能联手起来,逼得皇上自我检讨,下发罪己诏书,那种情景早已不再现。 现在,在紫禁城里,文臣们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凭着兵备道的小职位,就敢对一镇的总兵指手画脚、破口大骂了。 简单来说,大明天子的权威日渐增长,臣子们的权力分散,再也不完全掌握在文官手中了。 作为内阁的首辅,我已经失去了与皇上抗衡的资本。 “微臣的意思是,把苏州府知府交给刑部,让三法司公正地审理,这是出于公心的做法。现在恩科考试即将开始,各地的学子们都纷纷来到京城。” “如果把苏州府知府扔进诏狱,交给锦衣卫处理,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风波,动摇国家的稳定,倒不如交给三法司裁决更稳妥。” 孙阁老实在不想背上轻率批评锦衣卫的罪名。 “大明朝有自己的法律,做事规矩哪里需要学子们插嘴?即使是朝廷的官员,如果有不同意见,自然可以写奏折表达,想来通政司也不敢隐瞒。” “但凡还有人想再次逼迫皇上,大明绝不会手下留情。” “恩科,是为了广施皇恩于天下,但如果学子们不懂得感激皇恩,朕既然能开创科举,也能一时停止,包括这次的恩科也不例外。” “没有感激之心,心中没有感恩之情,朕又何必再施恩泽?”朱由校的言语冷酷无情。 张维贤眨眨眼,原本讨论的是苏州府民变的事,没想到话题一转,扯到了恩科,甚至提到了取消,这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英国公不明白,也不打算深入探究,取消就取消,着急的总是那些文官,跟我们贵族有什么关系? 张维贤对此毫不在意,但孙阁老不能不担心,如果因为自己和皇上的这番谈话导致恩科取消,消息一旦传到那些学子耳朵里,他孙承宗怎能安然无恙? 学子们不在乎恩科为何中止,只会记得是你们两人的一番对话,熄灭了他们希望的灯火。 他们不敢怨恨皇上,那么这股愤怒的洪流会冲向哪里?就算是身为阁老,孙承宗也不免心生畏惧。 他的学生们越来越肆无忌惮,恩科怎能说停就停? 万一真停了,外面的学子知道后,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其他的大臣也坐不住了,如果恩科取消了,后续的人才怎么接续? 文臣的势力已经远远不如以前,如果不赶紧引进新的进士,拿什么去和皇权对抗,怎么和那些贵族武将较量? 官场沉浮多年,个个都成了油滑的老手,哪里还有刚入官场的热血青年,任人摆布,容易控制! “陛下,恩科关乎国家大计,怎能轻易放弃?”众文臣喊冤,要是在几年前,早就让皇上认错了。 朱由校面不改色,“如果科举只能产出像苏州府那样的官员,朕宁愿不办。” 孙阁老劝说道:“陛下,大明的国家体制特殊,官制有一定之规。这几年都没开科举,再拖下去,官职空缺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朱由校一脸疑惑,如果不是座上的人都能影响国策,他几乎怀疑孙阁老是不是在开玩笑。 大明缺银子,缺粮草,缺能打胜仗的士兵,这些都可信,但缺官员? 何时听过大明缺官员? 只见有人在吏部候选多年,头发都熬白了还没补上一个职位,从没听说过官位空着没人要! 孙承宗虽然心里不愿接受,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因为大明的官,实在太少了。 “陛下,咱们的六部暂且不说,单讲州县,一个县也就几个县令、县丞,科举停了好几年,官员数量只减不增,再不举办恩科、重启科举,朝廷可能会面临无人可派的尴尬局面。” 朱由校这才恍然大悟,官和吏,虽然常常一起被提起,但实际上差别大得很。 官做决策,吏负责执行,如今官不够用,确实是个问题。 “官不够,直接从吏中继续提拔就行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