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书屋

第95章 宋金时代朱熹引领的理学变革

南宋时期,南宋淮河以南的区域,金国淮河以北的大片领土,此外,还有西夏盘踞在西北地区。这段时期各方势力相互对峙与制衡不断。 金国由女真族建立,原本是分散的部落联盟。1115 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各部称帝建国。 随后以迅猛之势攻辽,两年后灭辽。1125 年,金灭辽后转而攻宋,1127 年攻破宋都汴京,北宋灭亡。 此后,金国与南宋长期对峙,期间经历了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权力的更迭。在金熙宗和海陵王时期,政治制度不断改革,加强中央集权。金世宗时出现短暂的繁荣稳定。 金国在与周边政权的争斗和融合中,占据中国北方大片土地,直至 1234 年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让我们将时光倒回,回到 1131 年那个动荡的时刻,赵构毅然改元绍兴,其中寓含着“绍祚中兴”的美好愿景。 此时的南宋,刚刚经历了“靖康之变”的剧痛,南宋政权仓促建立,外部,金兵的铁蹄肆虐,不断威胁着南宋的疆土;内部,各方势力争斗不休,人心惶惶,政权的根基尚未稳固。 赵构神色凝重:“今改元绍兴,愿吾大宋能承先祖之业,兴邦复国,诸君当与朕共克时艰!”群臣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众臣皆跪地高呼万岁,誓言尽忠报国。给了南宋臣民一丝希望,也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当时南宋局势严峻,外有金兵虎视眈眈。1134 年,终仙人关之战爆发。金军完颜宗弼(兀术)率领10余万大军来袭,而吴玠所率的南宋宋军仅数万人。 吴玠深知仙人关地势险要对川陕防线的关键作用,精心部署防御。金军虽多次强攻,但在宋军利用地形优势,以弓弩、滚石檑木等反击下,死伤惨重。 最终,金军久攻不下,无奈撤退。此役宋军以少胜多,成功守住仙人关,巩固了川陕防线,为南宋赢得了重要的战略喘息之机 公元 1163 年,南宋的天空弥漫着紧张与期待。宋孝宗,这位心怀壮志的君主,毅然发动了“隆兴北伐”。 北伐的号角吹响,宋军士气高昂,渴望收复那失去的山河。而战略上的失误,将领之间的不协调,更重要的是,金国的军事实力依然强大,他们的铁骑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最终,“隆兴北伐”以失败告终。 1164 年,“隆兴和议”签订: 南宋对金不再称臣,而是改为叔侄关系,岁贡也有所减少,银绢各为二十万两匹。南宋依旧割让了部分土地。 尽管这么的不公平,这让南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短暂的和平,为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赢得了喘息之机。 在宋朝理学蓬勃发展、达到新高度的同时,北方的金国也有着独特的文化展现。尽管宋金长期对峙,但文化的交融从未停止。 在民间,边境地区常有百姓因日常的交流而产生感情,进而通婚。比如在宋金交界的某地,一位宋朝的商人之子与金国的女子结为夫妻,他们的结合不仅让两个家庭关系紧密,还促进了彼此文化在生活中的融合。宋朝的诗词歌赋传入金国普通人家,而金国的歌舞技艺也为宋朝边境百姓所喜爱。 金国的萨满教文化以其神秘色彩吸引着宋朝文人的目光。就有学者提及对萨满教仪式的好奇与思考。而宋朝的理学思想也逐渐渗透到金国知识阶层。 时光匆匆,来到了 1195 年。 “庆元党禁”爆发,韩侂胄是南宋时期的权相。他姑母是宋高宗赵构的皇室,韩侂胄为巩固自己的政权而发动“庆元党禁”,主要是理学人士对他的权力构成了潜在威胁,以排除异己,巩固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和权威。 韩侂胄的专权和政治手段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反对,最终他的结局也颇为悲惨。 当时,他大力打击理学,将朱熹等理学家列为“逆党”,据记载,被牵扯其中的官员多达 59 人。 理学,当时哲学思潮,以“理”作为核心要义,将儒家思想提升至逻辑思辨的新高度。 它倡导通过格物致知的途径来深究事理、洞察人性,不仅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度拓展,还在思维模式和理论架构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理学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树立了规范。明确了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它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了理念依据和策略指导,从而成为官方极力推崇的主流思想体系。 程颐在洛阳聚徒讲学,他的讲堂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围坐在一起,神情专注。程颐言辞恳切,循循善诱,对天理人欲进行着深刻剖析,引导学生们探寻人生的真谛和道德的准则。 朱熹则在福建武夷山开办书院,每逢讲学之日,书院内便书声琅琅。朱熹手持书卷,声音洪亮,深入浅出地讲解着理学的精义。学子们时而奋笔疾书,时而点头沉思,仿佛在理学的海洋中尽情畅游。 这些理学家的讲学不仅传授了知识,还培养了众多有志之士。他们如同思想的使者,将理学的光辉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文化传承。 与此同时,宋朝时期的理学与佛教、道教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微妙。理学在构建其思想体系时,吸收了佛教的心性理论和修行方法。 就像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与佛教克制欲望、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有着相通之处。佛教的思辨方式如同智慧的钥匙,为理学家开启了新的思考之门,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探究人性和宇宙的本质。 道教的宇宙观和养生理论也悄悄融入了理学之中。理学里的“太极”概念,与道教的“道”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努力阐释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运行规律。 反过来,理学的蓬勃发展也对佛教和道教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理学所强调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鞭策着佛教和道教在传播时更加注重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以迎合民众的需求。 在这思想激荡的时代,理学与佛、道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共同丰富了宋朝思想文化的内涵,推动着中国哲学不断向前发展。 除了朱熹,程颢、程颐兄弟以及陆九渊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理学的开创先驱,朱熹深受他们思想的启发,他高度赞赏并注解了二程的着作,促使其思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陆九渊则在某些理学观点上与朱熹存在分歧,他们曾围绕诸如“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先后次序等核心议题展开激烈论辩。 朱熹,出生于儒学世家,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成长,有着知识的强烈渴求与卓越领悟能力,为其学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熹一生致力于理学的研究与传播,构建起庞大且严密的理学体系。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通过道德修养达成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朱熹所着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原因在于此书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儒家经典进行了系统、全面且深入的注释和解读。 它以清晰的逻辑、严谨的论证和深刻的见解,对经典中的义理进行了详尽阐释。 书中不仅对字词、章句进行了准确的解释,更重要的是挖掘了其中蕴含的道德伦理、政治哲学和人生智慧,为学子们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思想指引。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统一且权威的标准。 1195 年“庆元党禁”爆发,理学遭受韩侂胄的打压,当时已 65 岁的朱熹备受排挤。经济来源断绝,昔日的友人也纷纷疏远。朱熹坚守理学信念,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坚持着书立说。 朱熹还着有《诗集传》《周易本义》等众多重要作品。 公元 1200 年,朱熹逝世,享年 71 岁。他一生为理学而生,其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后世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庆元党禁”使得南宋的思想文化领域陷入了一段黑暗时期,学术的自由发展受到阻碍,社会的思想氛围变得压抑。但从另一方面看,它也加速了政治权力的重新洗牌,为后来的政治格局变化埋下了伏笔。 12 年后,即公元 1207 年,韩侂胄这位权倾朝野的人物,最终被主和派的史弥远等人设计谋害。 韩侂胄力主北伐,但北伐失利,主和派的史弥远等人担忧韩侂胄的主战立场持续下去,会进一步危及南宋局势,破坏他们所期望的和平局面,从而影响自身的政治利益。 尽管韩侂胄位高权重,史弥远等人还是精心策划,将他杀害,并割下他的首级送往金国,以此作为求和的条件之一。韩侂胄最终以悲惨结局收场,终年 55 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历史追光者》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