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工地</p>
郑经看着不远处的小高炉,即便离得较远,但滚滚热浪还是扑面而来,不多时,汗水已经浸透了衣衫。</p>
忠振伯洪旭、参军陈永华、思明州知州邓会、冯锡范等人也被郑经邀请到工地上,准备见证一下小高炉炼铁的威力。</p>
郑宁带着五个护卫站在郑经身后,护卫着郑经的安危。工匠头目赵老四、黄老根等一众大匠恭敬的站在后面,眼前的小高炉正是快要出铁的时候了。</p>
郑经转头喊过赵老四和黄老根,问道:“赵大匠、黄大匠,什么时候可以出铁水?”</p>
赵老四、黄老根快步上前,黄老根恭敬道:“世子殿下,大概还有半个时辰就可以了。这次冶炼不错,依小老儿的经验,可以出生铁2000斤-2500斤。”</p>
郑经听了轻轻一笑,问道:“2000斤生铁,那有多少可以冶炼成生钢?要是2000斤熟铁能冶炼多少斤生钢?”</p>
黄老根有些惊讶的抬头看了郑经一眼,对他说的2000斤熟铁的产量有些不可思议。解释道:“冶炼熟钢,步骤繁琐,时间较长,损耗较大,2000斤生铁大概能出500-600斤生钢。要是2000斤熟铁的话,应该可以出1200斤-1500斤左右的生钢。高炉炼铁法小老儿也懂一些,但炼出的大多数是生铁,熟铁极少。世子殿下这座高炉,虽然与其他高炉有所不同,但应该不会冶炼出那么多熟铁。”</p>
郑经有些惊讶:“损耗如此之大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冶炼生钢的?”</p>
黄老根道:“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灌刚法和炒钢法。两法各有优劣。”</p>
小高炉炼铁是某个时期乡镇大炼钢铁的产物,其集中了近代各地土高炉的优点,能够在物料充足的情况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冶炼出钢铁。但因大部分技术不过关,建成的小高炉能耗大、铁质量较差,近乎不能使用。有些小高炉在技术过硬的情况下,可以冶炼出较好的熟铁,其产量也比明清时期冶炼炉的产量高出不少。</p>
中国使用铁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商代,聪明的中国人已经已经发现并开始使用铁了,春秋时期,铁制武器开始出现。随冶铁鼓风技术的进步,中国炼铁炉发展迅速,炼铁炉主要有高炉(即竖炉)和坩埚炉两种,也就是在炼铜竖炉和融铜坩埚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
中国的高炉炼铁的历史非常久远,公元前513年晋国使用“一鼓铁,以铸刑鼎”,春秋末年已经使用高炉冶铸生铁。战国时期的化铁炉,炉身一般使用石头和耐火粘土砌成,两汉时期,炼铁高炉越建越大,基本高约1-2米,直径1.3-1.8米,占地基本6-8平方米,差不多每日可产1000斤生铁;宋元时期,高炉的建造方法和炉型有了进一步的改革,其高度基本在4米以上,其产量有了进一步的增加。</p>
明代的高炉叫做大鉴炉,产量产量更为惊人,据《明会典》记载,正德四年,遵化铁厂一个大鉴炉在六个月中已能炼出生铁97200斤,约486吨生铁。由此可见,明代冶炼生铁的技术高超,除了高炉产量不如近代小高炉之外,其他技术并不弱于近代的小高炉炼铁技术。</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伐清从1661年开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