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向萧然,“这个朱祁钰是不是很混账?” 萧然摇摇头,“他是可怜之人,他对大明有功,死之后却没有入皇陵,连庙号都没有,大明都亡了,才追封一个代宗的庙号。”</p>
朱棣看向萧然,和之前说的不太一样。</p>
“仔细和咱说说!”朱元璋接单之前想好好了解一下当时背景。</p>
“大明在经历了老爷子的永乐盛世,还有朱高炽朱瞻基的仁宣之治以后达到鼎盛。”</p>
“盛极而衰,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大明也不例外。”</p>
“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就病逝了,留下年幼的儿子朱祁镇登基。”</p>
“朱祁镇年纪小,朝政主要是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还有皇太后孙氏把控。”</p>
朱元璋皱起眉头,“太皇太后张氏?也就是高炽的正妻是吧!”</p>
听到后宫干涉朝政,朱元璋有点不悦,马皇后都没有干涉,只是给朱元璋提建设性意见。</p>
“是,她是大明第一个太皇太后,这个人的评价很高,她对大明有突出贡献的。”</p>
张氏的一生很传奇,从世子妃,到太子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p>
“和咱说说。”</p>
“宣德九年,宣宗朱瞻基驾崩,享年三十八岁。”</p>
“当时的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宫中讹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一时间人心惶惶,很多人打起小算盘,朝堂局势也不稳定。”</p>
“张氏意识到这件事不能拖,要快点解决才能稳住局势,于是马上召集诸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p>
“群臣高呼万岁,流言才得以平息。”</p>
朱元璋赞许点点头,“不错,不愧是我朱家媳妇,很好!”</p>
“朱祁镇即位之后,遵宣宗遗诏,凡朝廷大政均奏请皇太后张氏和皇后孙氏而后行,并于二月戊申尊张氏为太皇太后。”</p>
“大臣请求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张氏说:‘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p>
“好,识大体,顾大局,明事理,老四这个儿媳妇当真不错!”朱元璋再一次肯定了太皇太后张氏的所作所为。</p>
这个人完全可以垂帘听政,把控朝政的,但是她没有。</p>
她做的只是稳定朝堂局势,没有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p>
这一点很难得,面对权力的诱惑,能做到这一步的可真不多。</p>
“朱祁镇的正统一朝开始的时候还是不错,有太皇太后和三杨在,保持了仁宣之治的状态,但是在正统七年的时候,这位太皇太后驾崩了!”</p>
“太皇太后张氏在大明诸后中也算是比较精明能干之人,她平时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p>
“明仁宗朱高炽驾崩之后,每遇军国大事,明宣宗朱瞻基都禀明张氏再决定。”</p>
“张氏也常询问宣宗处理朝政的情况,并经常提示宣宗朱瞻基注意体恤百姓疾苦。”</p>
“由于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三杨、张辅、胡濙及更早时的蹇义、夏元吉等贤臣名将,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所以在正统初年,宦官虽有宠于英宗朱祁镇,却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保持稳定。”</p>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杨也陆陆续续离开朝堂,就出问题了。”</p>
朱元璋打断萧然,好奇问道:“你说了几次三杨了,三杨是何人?”</p>
“三杨是三个人,大明最强的内阁三人组。”</p>
“内阁?”朱元璋没听说过这个。</p>
“大姨夫你废了宰相,这么多工作全部落在皇上头上,皇上也扛不住,所以后面老爷子建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p>
“老爷子喜欢御驾亲征,可没有多少时间处理朝政,这才有了内阁的雏形。”</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时光如梭》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