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不仅和苏联在意识形态认知上存在分歧,在经济策略上也是相同中存在巨大的差异。
首先,战后的最初几年,通过大规模自愿的志愿重建工作,南斯拉夫实施了苏维埃式的五年计划和重建。并在农村实现了电气化,以及重工业得到了发展。
南斯拉夫在战后的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混合体,工厂被国有化,工人有权获得一定份额的利润,即工人除了基本工资,且有资格获得利润分红。
在南斯拉夫,企业(联合劳动组织)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在生产经营上几乎完全独立于国家机构,拥有充分的经济决策权,它对国家的义务仅表现为缴税并交纳一些负担不重,义务性、强制性的费用。
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工人委员会,经理由该委员会聘任,并通过该委员会向全体工人负责,而经理是否称职最主要的考核标准是利润。
交了国家的,剩下的都由工人说了算,工人理论上可以自行决定利润用于职工分红和再投资的比例。
嗯,仅仅是理论上,实际上受到许多或有形或无形的限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南斯拉夫工人基本活出“工人老大哥”的样子,他们手里的锤子会冒金光。
当然,从企业运行的角度来说,工人的地位太高并不是什么好事,比如无法做到有效合理的裁员,经理只不过是被雇佣的长工,想解雇东家,简直逆反天罡,这就导致企业无法做好节流这个环节。
又比如工人的目光普遍短浅,只看重及时性利益,假如今年的分红比往年少,经理就该考虑一下自己的饭碗还能不能端得稳,这就限制了企业在研发和大型投资上的投入,在开源方面也没办法做好,走向没落只是时间问题。
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大环境下,南斯拉夫还存在私有经济,国民是可以做生意的,私人手工作坊是允许存在的,且一张牌照允许最多雇佣四名工人。
因为工人老大哥的强势地位,私人老板的身份并不是太光鲜亮丽,可以算是弱势群体,理应受到照顾,所以在雇工方面并不是卡得太死,“家庭”这个单位被弱化,个人以单位比较突出,假若私人老板的人面够广,完全可以请求别人帮忙多申请几张牌照。
当然,这属于灰色地带,会不会吃板子都在掌权人一念之间,即使重打五十大板也是合理合规,于是,“搞点土耳其咖啡钱”这类事情就无法做到杜绝。
城里的情况大致是如此,在农村,土地被国有化和重新分配,部份被集体化。每个农民最多可以拥有150亩土地,多余的农田则由合作社、公社或当地社区所拥有,这些机构可以出售或购买土地,也可以将土地永久出租给其他人。
即,农民既可以融入农场化集体,成为持有农民证的职业化农民,也可以成为成分上的农民,种地、收粮食、卖粮食、存钱、买地,一年又一年循环,直到150亩的指标用完,将自己买成地主。
基本上来说,南斯拉夫农民手里的镰刀含银量不低。
南斯拉夫的情况值得冼耀文多注意的是,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南斯拉夫的国家工业绝大部分控制在外资手里,而南斯拉夫却没有直接没收,反而采取相对公平的赎买,且吃相并不算太难看,不会黄金估出石头价。
另外就是前面将近五年的时间,南斯拉夫购买了大量的国外专利技术,这基本表明南斯拉夫愿意遵守国际市场规则,并融入其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金钱玩家》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