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回宫,明日再发放。”</p>
王家屏也松了一口气,他在旁边陪着杵了一天。</p>
第二天,朱翊钧就改变策略了,一批一批的接见士兵,发放赏银。</p>
没办法,京营人太多了,扛不住。</p>
银子,则是让户部派人,连夜去京营裁剪称重。</p>
户部的官员心里直骂娘,这么多,得弄到什么时候去。费劲不说,一点油水也没有。</p>
等京营赏银全部发放完毕,朱翊钧在乾清宫召见内阁的三位大学士,户部尚书张学颜、左侍郎王之垣、右侍郎王遴、仓场侍郎张国彦。</p>
众人知道皇帝召见他们的目的,铸币。</p>
能位列台阁的,哪个不是人精。</p>
起初皇帝让几位文官陪同去京营发放赏银,而且由皇帝本人亲自发放,都以为是皇帝用来收买人心的手段。</p>
可是,在场人员费时费力裁剪称重银锭的时候,王家屏等官员就明白了,皇帝要在钱上打主意。</p>
既然裁剪称重银锭那么麻烦,就必然要重新制订标准,统一货币。</p>
“前几日朕去京营向士兵发放赏银,深感疲惫。”</p>
朱翊钧的声音传来,在场的官员立刻打起精神。</p>
“一块银子,使用时竟然这么麻烦。”朱翊钧瞟了一眼旁边的张宏。</p>
张宏拿出一个钱袋,将里面的几枚铜钱倒在书案上。</p>
“百姓使用银子时,往往还要裁剪称重,才能得到合适的重量,如此繁琐,很是麻烦。”</p>
“为了了解民间疾苦,朕派人到京师街头查看百姓使用银钱的情况,并加以记录。发现,民间货币的使用,着实不易。”</p>
朱翊钧拿起一枚铜钱,“这枚铜钱,是唐天宝二年铸造的。”</p>
“这枚铜钱,”朱翊钧又拿起一枚铜钱,“是宋嘉佑二年铸造的,这枚是元丰四年铸造的。”</p>
“剩下的这两枚新一些,一枚是洪武十六年铸造的,一枚是正统十一年铸造的。”</p>
“我大明缺铜呐。”</p>
“朕听闻云南又开了一处铜矿?”</p>
众臣没想到,不是应该商讨铸币的事吗,怎么一下转到铜矿上了。</p>
</p>
内阁首辅申时行躬身奏报,“回禀陛下,云南境内铜矿相对较多一些,本月初六,云南巡抚刘世曾上奏,发现了一处新的铜矿。”</p>
“刘世曾的意思是,前番为了筹措征缅大军的军需,云南掏空了家底,至今未恢复元气。便想将这处铜矿产出,全部截留云南,以解民困。”</p>
“民困当然要解。”朱翊钧给予肯定答复,“可铜矿不能交给云南管理。”</p>
“朝廷也知道为了筹措军需,云南民力疲惫,可朝廷也减免了云南两年的赋税,云南也要体谅朝廷的难处。”</p>
“若是云南还有难处,让他们据实上疏,朝廷再酌情调拨就是。”</p>
申时行没有迟疑,朝廷缺铜,要是把铜矿完全给了云南,谁知道会发生什么。</p>
“臣稍后就向云南写回文,阐明情况。”</p>
朱翊钧接着说。“缅中都司上奏,说是发现了一处银矿。”</p>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让工部派人去云南和缅中都司,仔细勘探,看看还有多少矿脉。”</p>
接着,朱翊钧又加了一句,“锦衣卫派人随行保护。”</p>
“还有,缅甸盛产翡翠、宝石,很多商人私自贩卖,缅中都司和云南都查获了不少人。”</p>
“这次户部和内廷派人一同前去云南,将缅中都司的翡翠宝石等,全部统一管理,填补国库。”</p>
“再有私人触碰者,无论是民还是官,抓。”</p>
喜欢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请大家收藏:()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