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怕朝臣反对,接着又说道:“内帑,出一百万两。”</p>
这一百万两银子,是李太后小金库的钱,朱翊钧又补了一小部分,凑起来的。</p>
万历皇帝登基时年幼,原本供应皇宫的皇店产出,很多都直接归了李太后。</p>
皇店不光从事商业活动,还兼管收税,收入是相当可观的。</p>
李太后本人信佛,她兴建了好几座寺庙,动不动还给佛像塑金身。那钱全都是这这来的。</p>
朱翊钧将李太后的小金库接收后,一直没动,就是为了今天。</p>
</p>
申时行一听皇帝都拿出一百万两银子来了,顿感轻松,这样,事情就好办多了。面对太仆寺卿,他也能有话说。</p>
皇帝都亲自掏腰包拿出一百万两贴补国事,你太仆寺还能不给?</p>
“内帑,户部,太仆寺,加起来有三百六十万两。”朱翊钧顿了一下,“怕是不够。”</p>
“怎么也要凑齐五百万两,诸位爱卿,看看哪还能省出来一百四十万两银子?”</p>
五百万两少吗?真不少。</p>
多吗?还真不算多。</p>
在大明朝,边军、京营、营兵,还有各地的卫所兵,加起来几百万人,五百万两,光发军饷都不够。</p>
朱翊钧就是想再从朝堂上挤出钱来。</p>
大明朝钱就像是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挤,总是能挤出来的。</p>
别的不说,只要每层少贪墨点,就能省出不少。</p>
申时行沉默片刻,“陛下,文武百官以及勋贵们的俸禄,可以压到年底再发。”</p>
“届时发放熔铸好的银元,也可以进一步促进银元流通。都是为了朝廷大计,相信百官也会理解。”</p>
“若是家境贫寒的官员无力维持生计,户部酌情甄别,可以照常发放。”</p>
“如此,大概可以省出四十万两。”</p>
“朕的寿宫,也先停了吧。”朱翊钧见无人说话,又加了码。</p>
“工部报上来修建寿宫的账朕看了,账面上还剩四十万两银子。朕春秋鼎盛,这四十万两银子,就先用在朝政上吧。”</p>
“臣,无能。”申时行再次跪倒在地。</p>
“臣等无能。”其余人也跟着跪倒。</p>
“国事艰难,谁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都起来吧。”朱翊钧言语中并无责备之意。</p>
皇帝连修建寿宫的钱都拿出来了,下面这些当臣子的再不表态就不像话了。</p>
户部尚书张学颜没有起身,他是户部尚书,这本来是他的责任。</p>
“陛下,剩下的六十万两,户部立刻行文北直隶各府州县,先将北直隶官衙府库中的留存银征调。”</p>
“若是还有不足,户部补齐,绝不耽误铸币之事。”</p>
张学颜这次发了狠,要征调北直隶各地官衙府库中的留存银,这是很得罪人的事。</p>
明代地方官府,是有很大的财政自主权的。征收上来的赋税,先截留地方官府的,然后再上交中央。</p>
现在张学颜要把北直隶官衙的留存银征调,确实很有魄力,但他魄力还不够。</p>
地方官府的钱他动了,京师其他衙门的小金库,他还是没敢动。</p>
其实,收其他衙门的小金库,这事作为内阁首辅的申时行出面是最合适的。</p>
但他再会做官,也不愿意一味的惹人厌。</p>
已经压了百官的半年的俸禄,他也不敢再碰这个霉头了。</p>
“那就依张尚书所言。”朱翊钧也没有继续追问,毕竟目的达到了,“当银元铸造完成后,将银元,优先返还北直隶的官衙。”</p>
其实,还有一种迅速筹集资金的方法,众人谁都没有说,那就是抄家。</p>
抄贪官的家,抄富商的家,都能抄出钱来。</p>
不过,不到一定程度,这种方法,谁也不愿意去做。</p>
喜欢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请大家收藏:()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