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场牵动人心的水灾案件处理得干净利落。</p>
尽管外界看似他一行人深居简出,鲜少露面,然而在处理案件的效率上,他们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与决心。</p>
这一连串的果断行动,无疑向众人昭示了刘欣此次作为朝廷特使,并非虚张声势,而是真刀真枪地要解决实际问题。</p>
这番操作下来,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p>
对于那些饱受洪水之苦,流离失所最终逃难至杭州城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早已风闻朝廷派遣了特使前来彻查贪腐之事,心中自是充满了期盼与喜悦。</p>
毕竟,这些百姓中许多人都是直接受害者,他们迫切希望看到正义得到伸张,贪官得到惩治,以重建家园的希望。</p>
反观那些身居高位却心怀鬼胎的贪官污吏,即便是那些未曾直接涉足赈灾粮款贪腐案者,也是整日如坐针毡,夜不能寐。</p>
他们深知,一旦朝廷的特使心血来潮,将调查范围扩大至整个杭州乃至更广泛的地区,那么他们那点不为人知的贪腐行径迟早会暴露无遗,届时等待他们的将是难以想象的严厉惩罚。</p>
谈及贪腐,这似乎是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阴影,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一问题,且屡禁不绝。</p>
然而,刘欣深知,在防范贪腐方面,唐朝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制度与实践。</p>
尤其是唐朝初期,官场风气相对清明,大部分官员仍保持着正直的品性,这与后来某些朝代的腐败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p>
提及对贪腐官员的严厉惩治,明朝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明初时期。</p>
明太祖朱元璋的传奇上位史,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真谛。</p>
尽管他上位后的一些暴戾行为招致了不少民怨,但他在整治贪腐方面的铁腕手段,无疑为大明江山的稳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朱元璋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也深谙贪腐对国家的危害,因此他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措施来惩治贪官。</p>
为了遏制贪腐之风,朱元璋下令在全国各地的官府衙门左侧修建土地庙,并设立“皮场庙”,作为扒贪官皮的场所,同时在官衙大堂公座的左边悬挂人皮草袋,以示警示。</p>
这些举措虽然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但在当时却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使得官员们不敢轻易触碰贪腐的红线。</p>
然而,初唐时期的官场风气与明初有着显着的差异。</p>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与动荡后,初唐的文武百官普遍养成了豪爽、果敢的性格,文臣不贪财,武将不惜命,这种精神风貌正是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p>
此次贪腐案件主要发生在地方,一些官员或许认为山高皇帝远,可以逍遥法外,于是开始小试牛刀,贪墨一些官粮。</p>
然而,人的贪欲是无底洞,一旦尝到了甜头,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大量粮食被层层贪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p>
为了彻底查清此案,刘欣与王玄策等人精心策划,决定分兵两路,明暗结合。</p>
刘欣负责在明面上进行调查,而王玄策则带领李崇晦、秦怀道等人暗中搜集证据,寻找线索。</p>
至于程处默、李崇义、尉迟宝琳等人,由于他们的身份太过显眼,不宜突然消失,因此只能留在县衙,协助刘欣处理日常事务。</p>
当然,如果他们能够安分守己,乖乖待在县衙,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p>
“处默,劳烦你一趟,去将杭州刺史崔亮请来,我有要事需与他相商。”</p>
“好的,你等着。”</p>
话音未落,崔亮大人便步履匆匆地赶了过来,神色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恭敬。“刘大人,有何指示,下官定当竭力而为!”</p>
“崔大人,实在是打扰了。我想请问,关于朝廷拨发的赈济粮,是由哪位官员负责接收的?”</p>
“回大人,此事交由刺史府的长史孙科孙大人全权处理。”</p>
“既然如此,请你速将孙长史请来,我有紧要之事需向他询问。”</p>
“遵命!”</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零零书屋【shu00.com】第一时间更新《哥在大唐挂了名》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